华夏银行暂停的是“外汇兑外汇”,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增加,银行政策逐步趋严
近日,华夏银行发布公告称将自12月1日起暂停个人外汇买卖业务,引发市场关注。很快这条公告被撤下,转而又刊登了一条澄清声明。记者采访获悉,此次华夏银行暂停的是“外汇兑外汇”业务,对于人民币汇兑没有影响。而记者也走访了申城各家银行,目前人民币汇兑业务均保持正常。
华夏银行暂停外汇兑外汇业务
日前,华夏银行在官网发布公告称:“为顺应市场形势变化,自2021年12月1日0:00点起,我行将暂停个人外汇买卖业务,业务恢复时间将另行通知。请您根据自身需要,提前做好外汇资金相应安排。”
不久后,该条信息被撤下,华夏银行也对此做了澄清声明。声明指出,为升级优化技术系统,自2021年12月1日0:00起,我行将暂停办理个人外汇买卖(外汇兑外汇)业务,业务恢复时间将另行通知。个人结售汇业务不受影响,可正常办理。
所谓个人外汇买卖业务,是指个人客户委托的以国际外汇市场行情为基础,将一种可自由兑换外汇兑换成另一种可自由兑换外汇的个人外汇业务,如美元兑换英镑、美元兑换日元、日元兑换英镑、美元兑换欧元等。
而大家更为熟知的以人民币购买外汇或以外汇兑换人民币业务,则被称为个人结售汇业务。根据相关规定,个人结售汇业务,每人每年有5万美元(或等值)的额度可以使用。
也就是说,华夏银行暂停的是外汇兑换外汇的外汇买卖,并非人民币汇兑。
各家银行人民币汇兑仍然正常
记者致电华夏银行官方客服,对方明确表示,目前上海地区各家网点都能完成人民币汇兑业务,且之后也不会受该条政策影响。根据官方的说法,该行暂停个人外汇买卖是因准备升级系统。
此前,在华夏银行2021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行长张健华表示,目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外汇市场波动较大,该行综合考虑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暂停个人外汇买卖业务,但客户正常的结售汇业务将不受影响。
记者随后又联系了申城的多家银行。建设银行一位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个人结售汇业务并没有变化。同样,多家银行也给出了相同的答复。
一般而言,人民币汇兑,主要是基于需要出境购物、国外留学之类的需求。相比之下,外汇买卖则带有明显的投资甚至投机炒汇性质。
外汇买卖政策正在趋严
事实上,针对个人外汇买卖的业务,有不少银行的政策正在趋严。记者从银行业人士处获悉,此次华夏银行的“操作”并非监管要求,但是确有多家银行已经开始对此提前进行风险规避。
根据工行的官方说法,工行个人外汇买卖业务能够为客户提供快捷、成本较低的外币兑换渠道,以及实现个人外汇投资目的。符合参与条件的客户均可通过外汇买卖,在风险自担的前提下,一是实现外汇币种兑换,满足将持有的外币转换为所需的另一种外币的需求;二是在准确把握外汇价格走势的情况下,通过低买高卖,或高卖低买获得价差收益。不过近期,工行对外汇产品介绍和外汇交易规则进行了修订,明确账户外汇产品的风险级别与客户风险承受能力级别,并对交易起点、持仓限额、业务停办等新增要求。
此前,招商银行一口气发布5个公告,宣布对多项个人贵金属业务和个人外汇业务进行调整。根据公告,招行将逐步对符合一定条件的无持仓客户关闭个人纸贵金属双向交易、实盘纸黄金纸白银买卖、“招财金”、个人双向外汇买卖等业务功能,这些业务的持仓客户在8月23日以后也将不能新开仓。同时,招行个人外汇期权业务即日起停止发售新产品,全部存续产品到期后,不再向个人客户开放。
招行表示,考虑到贵金属市场风险较大,未来将进一步从严限制个人纸贵金属双向交易业务及实盘纸黄金纸白银买卖业务。招行提示,对于有以上产品持仓余额的客户,请保持关注并做好仓位管理,适时降低持仓余额。
对于个人外汇业务调整的原因,上述两家银行均在公告中强调“为顺应市场形势变化”。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近来外汇业务风险增加,国际金融市场形势不确定因素也很多,为了防范风险,现在这类产品已经暂时不再对个人客户开放,后期是否开放还要看形势。“对于普通投资者,如果没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和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建议参与外汇交易等高风险投资活动。”
光大银行金融分析师周茂华认为,银行根据市场环境变化,适度调升投资者风险评级,暂停相关业务,也有助于降低潜在投资业务纠纷和市场声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