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posts by yumouren

中泰证券60亿定增获批!上半年净利飙升背后投行业务近腰斩,广东营收大降七成

近日,中泰证券(600918.SH)公告称,公司60亿元定增申请获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通过。不过,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尚需经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后方可实施,最终能否获得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的决定及时间尚存在不确定性。

此前7月14日,中泰证券公告延长60亿元定增计划有效期1年,并在次日答复了监管审核问询函。彼时,上交所对于中泰证券定增审核集中提出了七大问题,涵盖13个小点。

中泰证券7月16日披露的定增修订稿显示,此次定增拟募集资金不超过60亿元,用于信息技术及合规风控投入、另类投资、做市业务、财富管理、偿还债务及补充其他营运资金等六大方向。本次认购对象包括控股股东枣矿集团在内的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枣矿集团认购数量为本次发行股票数量的36.09%,认购金额不超过21.66亿元。

据悉,2023年以来至2024年底,仅有国海证券定增募得32亿元,以及国联民生、国泰海通因同业并购进行了再融资。在券商再融资市场沉寂一年多后,今年已有包括中泰证券、指南针、天风证券、南京证券、东吴证券等5家券商定增事项加速推进。

业绩方面,中泰证券日前披露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57亿元,同比增长3.1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1亿元,同比增长77.26%。公司业绩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财富管理业务、投资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而投资银行业务表现低迷。

2025年上半年,中泰证券投资银行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61亿元,同比下滑46.84%,营业成本2.99亿元,实现营业利润-3,759.35万元,排名倒数靠后。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2.71 亿元,同比下降47.75%,主要系公司证券承销业务收入同比减少。

国际业务更是出现了亏损,实现营业收入-0.12亿元,同比下降163.73%,这主要是由于中泰国际利息收入的同比减少。

信用业务是中泰证券半年报中的一大亮点。该业务实现营收5.82亿元,同比增长45.22%,主要得益于公司融资融券利息收入的增加。

在股票保荐承销方面,2025年上半年,中泰证券仅完成3单股票主承销项目,其中IPO1单、定增2单,合计承销规模13.29亿元。而2024年上半年公司共完成7单股票主承销项目发行,其中IPO项目3单、定增项目3单、可转债项目1单,合计承销规模28.53亿元。这意味着,今年上半年整体数量较2024年同期减少了超过一半。

在区域营收方面,广东省区域营收下滑最为显著,实现营业收入1.58亿元,同比下降75.17%。

值得关注的是,中泰证券负债率高企,面临着偿债风险。

据此前定增问询函回复公告,报告期内,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0.93%、69.12%、69.04%和67.41%,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有息负债总额为848.73亿元,其中短期借款、应付短期融资款、拆入资金、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等短期债务占比为52.38%。

此外,中泰证券面临自有资金匮乏的窘境——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622.66亿元货币资金中,542.34亿元为客户资金,真实自有资金仅80.32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不足4%。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0.45亿元,同比减少 44.40亿元,主要系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额增加导致现金净流出增加 114.54 亿元。

中日韩高速收费差距断崖:日本1.1元,韩国0.42元,中国令人意外

要说中国留给世界最深的印象,那必须得是“基建狂魔”了。

就拿高速公路来说,虽然我国我国高速公路起步很晚,但已经完成修建并且投入使用的高速公路,位列世界第一。

而且,据统计,中日韩在高速收费上也有差距:日本1.1元每公里,韩国0.42元。

那么,中国高速每公里多少?和日韩相比,它究竟是更优惠还是更昂贵呢?

日本——高速费“贵到离谱”

先看日本的“天价高速”有多离谱。

就拿东京到大阪这段常见路程来说,全程大概450公里,高速费算下来得500块出头。

这价格有多夸张?要知道,淡季时东京飞大阪的廉航机票,有时候300块就能拿下,自驾的高速费居然比机票还贵出一截。

更让人费解的是,日本高速总里程也就1万公里,连中国的零头都不到,收费却常年在高位徘徊。

那么,为啥日本高速能贵到这个地步?

首先躲不开的是自然灾害的折腾,日本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每年地震、台风轮番上阵,高速道路被损毁是常有的事。

去年台风“南玛都”过境,九州地区多条高速路面塌陷、护栏断裂,光抢修就花了上亿日元,这些维护成本最后自然要摊到通行费里。

再就是延续多年的“收费还贷”模式,日本很多高速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当时政府没钱,靠发行债券募集资金修路,约定好靠收通行费慢慢还债。

可这么多年过去,有些高速的建设成本早该收回来了,收费却没降反升。

有人算过账,东京湾跨海高速的建设成本几十年前就还清了,现在照样每公里收1.2元。

雪上加霜的是日元贬值和物价上涨,日本修高速用的不少建材依赖进口,日元汇率跌了三成多,进口成本直接飙升。

加上人工费用年年涨,高速运营方只能通过提价来维持运转。

更让人想不通的是,面对民众的吐槽,日本政府压根不考虑“薄利多销”,反而每年按固定比例上调收费,说是为了应对未来的维护需求。

这么贵的高速费,日本人自然不买账。

东京上班族佐藤以前周末爱自驾去京都玩,算上高速费和油钱,一趟下来比新干线票价贵两倍多,后来干脆改坐高铁。

现在日本高速上的私家车越来越少,连出租车司机都吐槽:“跑长途还不如放空回来,高速费能吃掉一半利润。”

韩国——高速费“中规中矩”

再看韩国,高速收费比日本亲民不少,平均每公里0.42元,可仔细琢磨就会发现,这背后藏着不少让民众纠结的地方。

毕竟跟全球多数国家比,这个价格并不算低,甚至比中国不少地区都要高。

先算笔明白账,韩国高速总里程只有3368公里,比日本的1万公里还少不少,但收费门槛可不低。

首尔到釜山这条主干线全程400多公里,高速费要170元左右。

为啥韩国高速没法再便宜点?地形是绕不开的硬伤。

韩国东部全是山地,修高速就得不停挖隧道、架桥梁,每公里造价直接飙到1亿元,比平原地区的0.5亿翻了一倍。

更关键的是韩国的“收费平衡”模式,政府确实会给高速运营补贴,但剩下的七成还是得车主买单。

韩国道路公社早就算过账,要是高速完全免费,每年得多花上千亿韩元财政资金,对于要兼顾产业和民生的政府来说,这压力实在扛不住。

而且韩国有三成高速是民间投资建设的,这类高速收费比国营的高出两倍,仁川机场高速40公里路程单程收费就要50多块,相当于普通高速160公里的费用。

这种收费水平下,韩国人的出行选择很有讲究。

短途自驾还能接受,但一到长途就不一样了,大多数人都会果断选高铁。

中国——高速“基建狂魔”

聊完日韩,终于轮到中国高速登场了。

作为全球高速总里程第一的国家,中国19.1万公里的高速网,平均每公里收费仅0.4元。

这个数字不仅压过韩国的0.42元,更是只有日本的零头,说一句“全球最低梯队”毫不夸张。

先感受下这份“便宜”有多实在,北京到上海全程1200公里,高速费算下来也就480元左右。

更关键的是,中国高速还常有“额外福利”,每年春节、清明等四个重大节假日,7座及以下小客车直接免费通行,这在日韩根本见不到。

为啥中国高速能做到“量大还便宜”?核心在于国家主导的建设模式。

跟日韩靠发债、民间投资修路不同,中国高速建设主要靠政府统筹资金,从一开始就没把“单纯靠收费回本”作为目标。

“薄利多销”的策略更是关键,中国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3.3亿辆,高速车流量大得惊人。

京港澳高速作为南北主干线,日均车流量能达到10万辆以上,就算每公里只收0.4元,累计起来的通行费也能覆盖日常维护成本。

反观日本,很多高速日均车流量不足1万辆,只能靠抬高单价维持运营,形成了鲜明对比。

可能有人会问,中国西部多山多峡谷,修高速要架大量桥梁、挖隧道,成本肯定不低,怎么还能收这么便宜?

这就得提国家的成本兜底,雅西高速被称为“云端上的高速”,全程240公里有270座桥梁、25个隧道,每公里造价超过1.2亿元,比韩国山地高速还高。

但这笔高昂的建设成本,国家承担了近七成,剩下的部分通过长期低费率慢慢回收,不用车主短期内“买单”。

低价高速带来的改变实实在在,对普通人来说,“高速自由”成了常态。

以前从成都自驾到重庆,走老路要5个小时还没高速费,现在走成渝高速1.5小时直达,单程高速费才50元,周末跨城游玩的人比十年前多了三倍。

物流行业更是直接受益,一辆从广州发往北京的货车,高速费加燃油费总成本比日本低六成。

这也是中国网购能做到“低价包邮”的重要原因之一。

更深远的影响在城乡之间,现在中国就算偏远县城也基本接入了高速网。

云南普洱的茶叶以前靠公路运到昆明要两天,现在走高速4小时就能到,运输成本降了三成,茶农的收入直接涨了不少。

东部的工业品能更快送到西部乡镇,西部的农产品也能及时运到东部市场,高速成了缩小城乡差距的“纽带”。

不过中国高速也不是全按0.4元收费,不同地区、不同道路有差异。

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六车道高速,小轿车每公里可能到0.5-0.6元,而中西部的四车道高速,很多只要0.3元。

但不管怎么算,整体都保持在极低水平。

这么看下来,中国高速的“便宜”不是偶然,是国家统筹规划、着眼长远的结果。

不追求短期回本,而是靠低费率激发车流量,进而带动经济发展,这种模式不仅让民众得实惠,更让高速真正成为了经济的“加速器”,这大概就是最让人意外的地方。

事关跨行取现手续费,央行回复!

据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官微消息,近日,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的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板块下留言,建议取消跨行提取现金的手续费。

网友在留言中表示,现在每人手上至少有一张银行卡在使用,部分银行已经取消了跨行取款服务费。“能否在全国范围取消包括地方商业银行在内的所有跨行取款服务费,为人民群众减轻负担。”

1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在“领导留言板”上回复该名网友留言时表示,自动取款机(ATM)跨行取现手续费实行市场化定价。答复中介绍,202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配合原银保监会指导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倡议,对商业银行同城ATM跨行取现手续费标准进行下调,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取消了跨行取现手续费。后续,中国人民银行将积极配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原银保监会)认真研究网友建议,进一步推动落实商业银行、清算机构降低ATM跨行取现手续费相关措施。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回复原文:

感谢您的建议。自动取款机(ATM)跨行取现手续费实行市场化定价。2021年6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配合原银保监会指导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关于降低自动取款机(ATM)跨行取现手续费的倡议书》(银协发〔2021〕70号),将商业银行同城ATM跨行取现手续费标准下调至每笔不超过3.5元,倡议商业银行降低异地ATM跨行取现手续费,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取消了跨行取现手续费。但由于商业银行在提供该项服务时,涉及ATM系统建设、机具投入、运维保障等成本费用,暂不具备在全国强制商业银行全面取消所有跨行取现手续费的条件。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积极配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原银保监会)认真研究您的建议,指导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进一步推动落实商业银行、清算机构降低ATM跨行取现手续费相关措施。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转自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