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外汇管理

中国公民出境游零用费所需外汇 个人可自行购买

记者今天从国家外汇管理局获悉,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个人零用费的购汇手续七月一日起调整,旅游者个人可自行购买,而原来这是由旅行社统一代购。

国家外汇局日前发布的《关于调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购汇政策的通知》规定,经国家旅游局批准办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不再统一代旅游者购买个人零用费,旅游者本人应在出境前持旅行社提供的《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购汇单》、经旅行社确认的《中国公民出国旅游团队名单表》复印件、护照及签证等单证,到开办居民个人因私售汇业务的银行办理个人零用费的购汇手续,银行对有关证明文件进行真实性审核后予以售汇。

这次政策调整,仅涉及出境旅游个人零用费购汇主体和手续的调整,出境旅游供汇的基本政策和原则均保持不变。

该《通知》自今年七月一日起执行。国家外汇局有关人士称,此次政策调整,有利于堵塞个别不法旅行社骗购和倒卖外汇的渠道,保障旅游者的利益。

国家外汇局此前曾开发了“境内居民个人因私购汇管理信息系统”,已于今年四月一日起在部分地区和银行试点并向全国推广。该系统通过外汇局和银行的联网实时操作,能有效防止出境旅游购汇中的重复购汇行为。因此,此次政策调整,外汇管理部门在为公民出境旅游提供购汇便利的同时,并没有放松对出境旅游外汇收支行为的监管。

1996年10期 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王淑敏答记者问

问:为什么要制定《境内居民因私兑换外汇办法》(以下称《办法》)?

答: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目标,是要实现人民币的可兑换,使人民币成为完全可兑换货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从1994年初就开始有步骤地对外汇体制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具体说,就是要通过三个步骤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第一步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下有条件可兑换;第二步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下可兑换;第三步逐步放开资本项目,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通过1994年的改革实践,我国已顺利地完成了外汇体制改革的第一步目标,成功地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下有条件的可兑换,下一步改革要实现的目标是在2000年前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下可兑换,成为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八条款成员国。目前我国距离人民币在经常项下可兑换的目标差距已不大,主要是居民因私出境用汇兑换标准还较低,外商投资企业还没完全纳入结售汇体系,以及个别非贸易非经营性项目的汇兑还有少量限制。因此提高居民因私用汇兑换标准是实现我国人民币在经常项下可兑换目标的重要措施。《办法》不仅大大提高了居民因私用汇的兑换标准,而且还增加了因私用汇兑换的范围。《办法》的实施,推动和促进了外汇体制改革进程,加快了人民币在经常项下可兑换的改革步伐。

问:《办法》对境内居民因私用汇和过去规定相比,有什么不同?

答:《办法》将在今年7月1日正式实施,《办法》实施以前居民因私出境兑换外汇仍适用1994年3月3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颁发的《境内居民因私兑换外汇的有关规定》,《办法》与《规定》相比,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不同:一是提高了兑换标准。原来的《规定》到澳门探亲只可兑换2d美元,到香港控亲只可兑换40美元,到其他地区或国家探亲只可兑换60美元;而《办法》对到香港和澳门探亲将兑换外汇的标准提高到500美元,到其他地区或国家探亲提高到l000美元。其他因私活动,如出国定居、自费留学、自费朝觐、境外邮购药品等的兑换标准都作了适当的提高。这一新的兑换标准,是在充分考虑了境内居民实际需要后制定的,基本能够满足因私合理用汇要求。二是扩大了因私用汇的兑换范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境内居民到境外旅游或其他境外活动逐渐增多,《办法》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增加了出境旅游用汇和一些其他用汇,方便了境内居民的因私出境活动。

问:哪些人可以兑换外汇?

答:按照《办法》的规定,境内居民可以按照规定兑换外汇。境内居民包括: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中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定居的外国人(包括无国籍人)。后者主要是指侨居在中国的外国人(含无国籍人),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国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留学生,就医人员,在外国驻华使领馆、国际组织驻华代表机构、外国驻华商务机构和国外民间组织驻华机构工作的外国人及其家属,以及在外商投资企业和境内机构工作的外籍工作人员及其家属。

问:境内居民的哪些因私活动可以兑换外汇?

答:因私活动主要是指:出境探亲、会亲、旅游、自费留学和自费朝觐;自费出境参加对方不提供旅途零用费的国际学术会议、作学术报告、被聘任教等;缴纳国际学术团体组织会员费;从境外邮购少量药品、医疗器具等特殊用汇;出境定居者的离退休金、离退职金、抚恤金,以及无工资收入者的定居费;其他经常项下的因私用汇。

问:因私兑换外汇的具体标准是多少?

答:境内居民因私兑换外汇的具体标准根据因私活动的不同而有区别。

(一)出境探亲、会亲和出境旅游兑换外汇的标准是,去香港、澳门地区可兑换500美元的等值外汇;去香港、澳门地区以外的国家或者地区(含台湾)可兑换l000美元等值的外汇。

(二)出境定居兑换外汇的标准是,离休金、退休金、离职金、退职金、抚恤金可全部兑换外汇,其中离职金不足兑换1000美元的,可一次性兑换l000美元等值外汇;在境外定居后,其离休金、退休金、退职金、抚恤金每半年合并后,可全部兑换外汇汇出;无工资收入的境内居民可一次性兑换l000美元等值的外汇;未满十四周岁的儿童,每人可按上述标准的一半兑换外汇。

(三)自费朝觐人员和自费留学人员出境时可一次性兑换l000美元等值外汇。

(四)其他需要兑换外汇标准:自费出境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作学术报告、被聘任教等,如邀请方不负担旅途零用费,去香港、澳门的,可兑换500美元等值外汇;去香港、澳门以外的国家或地区(含台湾)可兑换1000美元等值外汇;缴纳国际学术团体组织的会员费,按其学术团体规定标准兑换外汇汇出;从境外邮购药品、医疗用具等特殊用汇,可兑换500美元(含500美元)以内的等值外汇;出境定居后,如因生病或其他事故,其境内亲属最多可兑换500美元等值外汇汇出。对前述未列入的其他用汇,可直接到银行购买300美元以内(含300美元)的等值外汇。

问:对超过标准的因私用汇可否兑换?

答:对境内居民因私超过标准的用汇,可以由当事人向当地外汇局提出申请,由当地外汇局审核后到银行兑换。

问:因私兑换外汇需要办理哪些手续?

答:对限额内的因私用汇,境内居民只要持《办法》规定的有关文件即可到银行办理兑换。例如出境探亲、会亲、定居、自费留学、朝觐、出境旅游的用汇,应当提供工作单位的证明文件、前往国家或者地区的有效入境签证的护照和出境证明,自费留学人员还须提供学校录取通知书,定居须提供前往国家居住证等;自费出境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作学术报告、被聘任教,应当提供邀请函、电、工作单位证明及出境文件;缴纳国际学术团体组织的会员费,提供有关学术组织的证明文件;从境外邮购药品医疗器具,提供工作单位证明、居民所在地县或市级医院证明并附医生处方;对《办法》中未列入的经常项下的其他用汇,应当提供工作单位有关文件和有关证明。超过限额的因私用汇,境内居民应当向当地外汇局申请,经外汇局审核后,到银行办理兑换手续。

问:因私兑换外汇是否需要缴纳手续费?

答:我国各外汇指定银行挂牌汇率实行的是买卖价差制,买卖价格差即是银行的手续费、服务费。因此境内居民只需按照银行当天的外汇卖出价兑换外汇即可。

问:因私兑换外汇到哪家银行办理?

答:目前,境内居民因私兑换外汇只授权中国银行一家办理。这主要是考虑中国银行是较早从事外汇业务的银行,在外汇业务操作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在海外的分支机构和代理行不断增多,汇兑与结算相对方便和快速。另外,中国银行在国内的网点分布比较广,基本能够满足城乡居民的汇兑要求。因此,目前我们仍然将中国银行作为境内居民兑换外汇的唯一指定银行,这一方面可以依赖其多年经营外汇业务的经验和规范的业务操作,便利居民兑换外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外汇管理部门的监管。随着外汇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境内居民因私兑换外汇的业务将逐步放开到其他银行。

问:因私兑换外汇是否需要外汇局审批?

答:境内居民因私兑换外汇在限额标准内的,不需要外汇局审批,可以直接到中国银行办理。超过标准的,可向外汇局提出申请,经外汇局审核后再到中国银行办理外汇兑换手续。

问:境内居民外汇存款可否汇出境外?

答:这次我们在颁布《办法》的同时,也颁布了《境内居民外汇存款汇出境外的规定》。根据新的(规定》,境内居民外汇存款的汇出,依据其外汇存款账户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

(一)从外汇户中汇出。外汇户系指由境外或港、澳、台地区汇入外汇转存款户。境内居民的外汇户存款可以自由汇出境外,在汇出金额上没有限制。

(二)从外钞户中汇出。外钞户系指境内居民持有的外币现钞存款。境内居民的外钞户存款汇出境外时,不仅应当提供有关的文件,而且有金额的限制。如双程出入境或单程出境的境内居民须持有效入境签证的护照办理汇出;境内居民从境外购买药品、仪器、书刊或交纳自费留学的报名费、学费、生活费等情况下,须持发票、学校通知等证明文件办理汇出;对于境内居民的境外直系亲属发生重病、死亡、意外灾难等特殊情况,须持境外公证部门的有效证明,或我国驻外使、领馆的证明,或病人所在医院的处方证明办理汇出。汇出金额在2000美元以内的,由存款银行审核;汇出金额超过2000美元,不超过5000美元的。由当地外汇管理部门审核;超过5000美元的,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核。

问:《办法》实施后是否对外汇黑市活动有抑制作用?

答:对。外汇黑市的存在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利益驱动,炒汇人通过买卖价格差能够获取高利;二是有市场需求,如合理用汇正常途径无法满足,只好通过黑市解决。这次《办法》的制定是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不仅提高了居民因私用汇兑换的标准,也放宽了因私用汇兑换的范围。从制定的购汇标准量上看,基本上能够满足居民因私用汇的合理需求,对确实需要的超过标准的因私用汇也允许向外汇局申请,经审核后到银行购汇。这样从需求上切断了部分黑市需求源,从而有效地抑制了外汇黑市活动。

问:新的《办法》颁布后,原来的办法是否失效?

答:《境内居民因私兑换外汇办法》和《境内居民外汇存款汇出境外的规定》的实施日期都是在今年的7月1日。因此,1994年3月3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境内居民因私出境兑换外汇的有关规定》和1985年3月9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居民外币存款汇出境外的审批规定》也将在今年7月1日失效。

境外投资踩雷?37号文登记缺失可能冻结你的跨境资产

越来越多的中国境内居民开始涉足境外投资领域,希望通过设立或控制境外特殊目的公司(SPV)进行境外投融资及返程投资来实现资产的增值和多元化配置。然而,这一行为并非无拘无束,而是需要遵循一定的外汇管理规定。其中,37号文登记便是中国境内居民进行境外投资与返程投资时必须面对的重要合规手续。本文将全面解析37号文登记的内涵、作用、办理条件、银行判断标准、时间要求、办理地点、流程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旨在为中国境内居民提供一份详尽的合规指南。

什么是37号文登记

37号文登记,全称《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内居民通过特殊目的公司境外投融资及返程投资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汇发37号),是中国针对境内居民个人通过设立或控制境外特殊目的公司(SPV)进行境外投融资及返程投资的外汇管理规定。这一规定旨在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确保境内居民个人境外投资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办理37号文的作用

1.中国人在境外持股的合规性:根据外汇管理规定,中国自然人原则上不得在海外投资。在现有的外汇管理体系下,“37号文”登记是中国境内自然人合法、规范地持有境外公司股份的唯一方式。

2.返程投资合规性:中国个人或企业在境外投资后,回到中国境内投资外商投资企业,这种外商投资企业将被认定为具有特殊性质的外商投资企业,即返程投资企业。对于这种境外架构中的中国自然人需要完成相应的境外投资合规程序,即“37号文”文件登记,才能顺利完成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登记中的返程投资企业标志。

3.境外投资资金调回通道:如果中国境内居民在境外投资产生资本项下的收益,无论是分红还是交易变现,如果未来资金调回时想将收益带回境内,还需要提供已完成的“37号文”登记文件进行外汇申报。

什么情况下需要办理37号文登记

37号文登记的主体是境内居民个人,具体指的是持有中国境内居民身份证、军人身份证件、武装警察身份证件的中国公民,以及虽无中国境内合法身份证件、但因经济利益关系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的境外个人。较为常见的有企业创始人、企业的中国籍股东以及参与股权激励计划(ESOP公司职工持股计划)的员工等。

此外,在以下情况下,境内居民个人需要办理37号文登记:

银行一般如何判断返程投资行为或意向

银行在判断返程投资行为或意向时,通常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

1.境内权益确认:银行会核查境内居民是否已经直接或间接控制境内企业的股权,即境内是否有权益公司,以及未来境外特殊目的公司拟以合法方式直接或间接控制该境内企业的资产或权益。

2.融资潜力分析:银行会从行业、规模、盈利能力等角度评估境内权益公司是否有潜力进一步获得境外的股权或债权融资。为此,银行可能会要求提供境外融资的条款清单(TS)或已在进行境外上市筹划的证明。

3.返程投资承诺:银行还会要求个人提供在合理时期内实施返程投资的承诺函,以确认其有明确的返程投资意向和计划。

37号文登记的时间

37号文登记需在“出资”之前完成。这里的“出资”不能以通常所理解的出资概念来理解。在搭建红筹架构中,境内外架构的连接,即设立外商独资企业(WFOE)或境内运营实体变更为WFOE,即视为出资完成。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有些银行要求在境内实体公司完成引入外商投资者、由内资企业变更为中外合资企业之前,必须完成37号文登记。为确保顺利办理,建议各企业与拟登记银行提前沟通确认。

37号文登记的地点

37号文登记的地点主要取决于境内居民个人的资产或权益所在地。具体来说:

37号文登记的流程

37号文登记的流程相对复杂,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准备资料:

2.设立境外特殊目的公司(SPV):在提请37号文正式登记之前,必须完成境外层SPV公司的设立。这是申请人的个人控股公司,通常是BVI公司。建议每个申请人各自设立单独的SPV公司,以减少因股份变化引起的复杂变更登记。

3.提交申请:申请人将准备好的资料提交至相应银行,并根据银行工作人员的反馈对材料进行修改。银行会对材料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会下发《业务登记凭证》和《境内居民个人境外投资外汇登记表》。

4.完成境外融资及返程投资:在完成37号文登记后,申请人可以着手进行境外融资及返程投资的动作。这一时间节点不可提前,否则可能被视为补登记,面临处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