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对外开放

中国原油期货正式挂牌交易 它到底有多厉害?

3月26日上午9时,中国原油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挂牌交易。中国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刘士余,中国证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姜洋同时现身上市仪式现场,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担任本次挂牌仪式主持。

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表示,中国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建设好原油期货。

据了解,原油期货是中国商品期货第一个全球上市的品种,是中国走向国际化的第一步。

那么原油期货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它又为何有如此深远的意义?

什么是原油期货?

期货不同于“现货”,顾名思义,就是双方承诺在一定时间后交易一定数量物品(标的物)的一种合约。

石油期货就是以远期石油价格为标的物品的期货,是期货交易中的一个交易品种,而在石油期货交易之中,原油期货是交易量最大的品种。

我国期货合约如下:

原油期货的作用是什么?

国际市场上,原油的价格变化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政治关系。为了降低石油价格的波动风险,国际金融市场逐步推出了原油期货。

原油期货的价格体现的是市场买卖双方总体的对于未来价格的最优的预期和判断。

中国原油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挂牌交易。曹卉 摄

原油期货交易量巨大,价格能够通过交易所公开、透明、即时得以更新,可以更好地实现价格发现功能,并且有效避免价格操纵。

中国版原油期货上市有何重大意义?

不当“冤大头”,告别“我的原油,他的定价”

中国版原油期货挂牌交易,将使“亚洲溢价”现象将逐步得到改善。

“我的原油,他的定价”,这是我国在国际上进口原油时价格不能自主决定的真实写照。虽然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但由于在原油定价体系中没有充分的话语权,我国在国际原油交易中常常只能看别人脸色。

中国的船只要到那儿价格就上去,中国的船离开价格就下来,这种现象也叫“亚洲溢价”,亚洲地区的许多原油进口国在从中东地区进口原油时,常常都要比欧美国家支付更高的价格。

实现亚洲定价能够更好地去体现中国原油市场的供需状况,然后制定出一个合理的原油价格,用我们中国的这个原油期货品种去交易的话,那么这部分的亚洲溢价就会被屏蔽掉。

日本、新加坡、印度等国都在建立原油期货市场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但影响力都不大,没有形成原油贸易定价的基准。此次中国原油期货挂牌交易,对整个亚洲原油市场来说,都是里程碑式的事件。

对外: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

作为中国首个国际化的期货品种,原油期货的上市不仅可以为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积累经验,也会进一步促进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

此外,由于中国版原油期货面向全世界投资者,并且采用人民币计价,这还将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为我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当中,以石油能源为动力而生产的各种出口商品逐步用人民币结算打下基础。

对内:倒逼石油天然气产业体制改革

国务院在2017年下发了《全面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决定》,对加快石油天然气产业的体制改革,深化改革、全面改革,产业上下游基本形成了共识。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表示:“在这个时间点推出原油期货,我认为也有助于去倒逼我们的石油天然气产业的体制改革。”

“我”能参与中国石油期货交易吗?

对个人投资者来说

个人投资者申请交易编码前5个工作日保证金账户可用资金余额均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或者等值外币。

实际上,期货投资属于“高风险”类投资,投资原油期货,不仅资金需求高,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也比较高。

对境内机构来说

申请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会员资格的境内客户可以申请成为非期货公司会员直接参与原油期货交易,其余境内客户可通过境内期货公司会员代理参与交易。

对境外客户来说

境外客户参与原油期货的四种模式:

1,境内期货公司会员直接代理境外客户参与原油期货;

2,境外中介机构接受境外客户委托后,委托境内期货公司会员或者境外特殊经纪参与者(一户一码)参与原油期货;

3,境外特殊经纪参与者接受境外客户委托参与原油期货(直接入场交易,结算、交割委托期货公司会员进行);

4,作为能源中心境外特殊非经纪参与者,参与原油期货。

机构投资者资金门槛100万人民币或等值外币。

一图看懂中国的原油期货

[期货日报]夯实功能发挥根基 “大连价格”影响力不断提升

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波澜壮阔中,大商所正以其独特的姿态,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影响全球价格的重要力量。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2024年,大商所的成交量达22.68亿手,成交额高达98.35万亿元,年底持仓量攀升至1517.65万手、位居国内期货交易所之首。特别是在大豆、棕榈油、铁矿石等对外开放品种上,大商所的期货价格正逐渐成为全球市场的重要参考基准。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当前,大商所正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重塑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格局。

“大连价格”重构产业基因

在大宗商品领域,定价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近年来,随着期货市场不断发展和成熟,大商所的期货价格在产业定价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逐步从农产品扩展到化工品、黑色系列品种等多个领域。

目前,以大豆、玉米为代表的农产品期货已成为国内农产品定价的重要参考。特别是基差定价模式的推广,更是让期货价格在现货交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14年以来,采用基差定价的全产业链套保已成为油脂油料企业的主流贸易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也增强了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生猪养殖、屠宰企业,年豆粕消耗量高达200万吨。该公司蛋白大区采购负责人宋晗表示:“目前公司远期豆粕采购都是用大商所的豆粕期货价格进行基差点价。这种方式有利于企业规避价格下跌风险,在饲料养殖行业中应用广泛。”

“未雨绸缪”,企业通过期货市场提前布局、规避风险已成为越来越多产业企业的选择,尤其是基差点价模式的成功经验很快被拓展到其他相关产业。

麦芽糖浆作为玉米淀粉的下游产品,也已开始运用基于玉米淀粉期货价格的基差点价模式。潍坊盛泰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赵松表示:“以前啤酒厂都是以即期价格订购麦芽糖浆,但啤酒厂的渠道销售能力很强,节假日一般都会做预售,他们希望能够锁定远期的原料成本。基于此需求,公司从2018年便根据玉米淀粉和麦芽糖浆的价格关系,以‘玉米淀粉期货价格+基差’的形式对啤酒厂进行报价和交易,满足了客户的远期采购需求。这种定价方式效果良好,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已普遍被麦芽糖浆市场接受。玉米淀粉期货不仅帮助企业管理远期利润,还带动提升了下游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的利润管理水平。”

“柳暗花明又一村。”期货市场的创新,显然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据记者了解,在国内生猪养殖领域,通过参与期货市场,有的企业开始尝试更加精确地安排生产计划,根据期货市场对未来生猪价格的预期合理安排生产规模和补栏节奏。比如,当预期价格上涨时,企业可以适当增加养殖规模;当预期价格下跌时,则可以适度缩减生产计划,调整出栏节奏,合理安排存栏结构,使生产计划与市场需求更好地匹配。更重要的是,参与期货市场后,一些龙头企业的经营策略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传统的现货经营模式逐渐被期现结合的经营模式所取代。企业可以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现货和期货的持仓比例,通过套期保值等操作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营效益。

实际上,除了农产品,大商所的化工品期货(如聚乙烯、聚丙烯、苯乙烯)和黑色系列品种(如铁矿石、焦炭)也逐渐成为相关行业的定价基准和重要参考。比如,苯乙烯期货的上市为相关行业带来了新的定价模式。中石化销售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苯乙烯期货上市后,其现货市场定价模式也随之改变,为企业管理价格风险、稳定经营提供了优良的工具。”

中阳县智旭选煤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是一家以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为主的企业。据其公司负责人介绍,期货市场的发展促使企业经营理念发生转变,企业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将期货工具作为企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不再单纯依赖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来获取利润,而是通过期现结合的方式实现稳健经营。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成立了专门的期货部门,积极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基差贸易等操作,以应对市场风险,提升企业竞争力。

对外开放 提升“大连价格”全球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明确提出,要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力。大商所深刻领会这一精神,坚持“以我为主、循序渐进”的原则,积极探索对外开放新模式,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品种底盘,提升重要期货品种的国际影响力。

据记者了解,2022年国家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以来,大商所平稳推出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和豆油期权,引入境外交易者参与豆系全部衍生品交易,实现了大豆产业链系列品种期货期权的全覆盖、全开放。这一举措标志着大商所在深入服务国内国际大豆和油料产业、保障大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以及持续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提升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等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当前,大商所大豆系列品种的对外开放吸引了来自英国、瑞士、新加坡、马来西亚等30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50家境外客户参与交易。这些客户中不乏国际粮商巨头,如嘉吉、翱兰等。这些国际客户的参与,不仅为大连期货市场带来了更多流动性,也进一步提升了“大连价格”的国际影响力。

某大型粮商大豆全球负责人表示:“大商所豆系期货和期权市场对外开放后,我们明显感受到南美农民对大商所期货价格投来了更多目光。现在大约有30%的南美农民选择通过观察大商所黄大豆2号等品种的价格涨跌来考量中国的需求增减等市场变动情况,并相应调升或调降销售报价。这说明大连期货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在持续提升。”

翱兰农业中国区市场合规与首席风控官许沙莎表示,境内外客户多方参与使大豆系列品种能更加全面、快速地反映全球大豆市场的供求信息,提升了其价格发现功能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国际粮商境外子公司开始主动使用黄大豆2号、豆粕、豆油期货和期权来锁定采购成本和压榨利润,更好管理南美大豆在国际贸易业务中的市场风险。

据介绍,翱兰农业已参与了大豆、豆粕、豆油等境内特定品种交易,并且会以相关品种的期货价格或期现价差作为定价参考,为下游的大型上市公司、中小贸易商等各类型客户提供定制化的基差贸易、含权贸易等服务,与客户分享市场信息,帮助客户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大商所通过国际合作,拓展了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据记者了解,除了大豆,棕榈油和铁矿石也是大商所重点关注的大宗商品品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棕榈油进口国,而马来西亚是全球第二大棕榈油生产国和出口国。随着大商所棕榈油期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和流动性迅速增加,其逐渐成为亚洲地区的重要定价参考。

部分马来西亚企业开始参考大商所的棕榈油期货价格进行定价,反映出大商所在棕榈油市场的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此外,大商所还通过深化与马来西亚衍生产品交易所的合作,进一步提升了棕榈油期货的国际影响力。2024年3月18日,马来西亚衍生产品交易所挂牌上市了“马来西亚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豆油期货(FSOY)”。上市一年来,各方参与积极,市场规模稳步增加,运行情况良好,且与大商所豆油期货价格保持了较高的相关性。目前FSOY已成为马来西亚衍生产品交易所商品类第2大品种,在全球约20个农产品期货外挂合约中位列第5。

“大商所的大豆、棕榈油期货已成为亚洲市场的重要定价工具,部分国际贸易商在进行采购时将其价格纳入考量。”辉立期货CEO张赐政表示,下一步,随着境外投资者参与度的提高,大连期货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将持续增强。

铁矿石方面,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和消费国。大商所的铁矿石期货市场是全球规模最大、唯一采取单一实物交割的铁矿石期货市场,随着市场功能发挥水平的不断提升及国际化步伐加快,大商所铁矿石期货的国际市场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

“从2018年5月大商所铁矿石期货对外开放以来,吸引了部分境外大型矿山和贸易商参与,‘大连价格’在国际铁矿石贸易中的影响力日益提升。”新永安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律向记者表示。

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内钢铁企业主动利用基差贸易向国际矿山采购铁矿石,国内矿山也开始利用这一模式销售国产矿。这种模式的推广不仅提高了企业的采购效率,也增强了“大连价格”的国际影响力。

“千里姻缘一线牵。”大商所通过国际合作,将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连。

“作为全球主要的铁矿石期货市场,大商所的铁矿石期货已成为国际贸易的参考基准,许多海外企业在现货交易定价时参考其价格。” 张赐政说。

多措并举 夯实“大连价格”功能发挥根基

“大连价格”影响力持续提升的背后,是多年来大商所在多个维度持续努力和不断创新的回馈。

多年来,大商所坚持服务面向实体经济、创新紧跟市场需求,及时优化合约规则,通过调整交割质量标准、优化交易结算规则、调整交割区域布局等措施,不断提高期货品种与现货市场的适配性,价格有效性显著提高。目前,大商所主要品种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相关性平均值由2013年的0.68显著提升至2024年的0.92,套保效率平均值由42%提升到95%。2024年,大商所全市场产业持仓占比36.5%,玉米、豆粕等品种产业持仓占比超过40%,与成熟市场相似,全球主要粮油企业均参与了大连期货市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据记者了解,大商所通过“企业风险管理计划”、产融基地、高校期货人才培育项目、“DCE·产业行”等品牌活动,建立了多层次的市场培育体系。每年培训企业数千家,覆盖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上万人。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也增强了市场对期货工具的认知和应用。

针对我国现阶段小农散户多、小生产难以有效对接大市场的特点,大商所于2015年首倡“保险+期货”模式,打通了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最后一公里”,铺就了期货价格走向“田埂”的路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商所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工作,与国际交易所开展合作,通过结算价授权等方式实现“走出去”,为全球交易者提供更加便捷的价格发现平台。

据介绍,未来,伴随中国期货市场的持续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大商所将积极抓住发展机遇,通过完善产品制度供给、优化市场服务、深化国际合作等措施,不断提升“大连价格”的全球影响力,助力中国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中拥有更多话语权。

[期货日报]豆系引入境外交易者平稳起步

26家境外客户参与首日交易  对外开放前景广阔

12月26日,大商所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豆粕、豆油期货和期权正式作为境内特定品种引入境外交易者。这是期货市场服务国内国际大豆和油料产业、促进大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境内期货交易所首次在全品种链条同步引入境外交易者,吸引了各方关注。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境外客户开户、交易进展顺利,豆系期货和期权引入境外交易者的首日实现了平稳起步。

首日26家境外客户交易

记者从大商所获悉,虽然时值多国假期,但境外客户对于大商所豆系期货、期权引入境外交易者的关注和参与积极性不减。12月26日,共有来自瑞士、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26家境外客户参与了豆系期货和期权合约对外开放首日交易。

其中,中商外贸(新加坡)有限公司(下称中商外贸)通过时瑞金融转委托新湖期货的方式,参与了豆一期货A2305合约、豆粕期货M2305合约以及豆油期货Y2305合约的交易,成为当天首批在豆系品种达成交易的境外客户。

中商外贸董事总经理张扬告诉记者,公司从事豆油等农产品类大宗商品的国际贸易,且主要面向中国进行出口贸易,因而有着在中国开展风险管理的需求。“此次大商所豆系期货与期权国际化,可以帮助许多像我们这样的跨境供应链服务商做好套期保值,使产业流通运转更加顺畅,增加贸易的灵活度。”他说。

张扬表示,公司此前参与过大商所棕榈油期货交易,对于相关交易流程和规则已经较为熟悉。由于适用于同一套开放路径和模式,此次参与豆系期货交易可谓是“轻车熟路”,非常顺利。

除了中商外贸之外,多家境外企业通过境外中介机构亮点国际金融(下称亮点国际)转委托五矿期货的方式参与首日交易。亮点国际相关业务负责人范颂华告诉记者,贸易商、资管类客户等不同客户群体出于自身的交易需求执行自己的交易策略,比如有的产业企业会基于现货贸易实际需求以及对CBOT市场与大商所市场的长期研究,进行豆油粕三个品种之间的压榨策略交易,以实现更好的风险规避效果。

相关境外中介机构还表示,包括产业客户在内的境外客户对于大商所豆类产品的对外开放均表示很期待。中国期货市场的持续对外开放,为全球商品市场的参与者提供了新的价格基准以及新的避险工具。

对外开放基础扎实,引入境外交易者水到渠成

记者了解到,大豆、豆粕是大商所1993年创业开市的第一批期货品种,经过近30年不断发展完善,大商所大豆期货市场运行稳健、功能充分发挥,对外开放基础较为扎实。

一方面,得益于我国作为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和消费国、最大豆粕豆油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市场地位,相关品种的市场规模也明显增长。2022年上半年,大商所豆系期货均位列全球农产品期货和期权合约成交量的前40,其中豆粕期货已连续多年位居首位;豆一、豆二和豆油期权虽然上市交易时间较短,但今年11月的日均持仓也较上市之初的8月分别增长了274%,119%和926%。

另一方面,当前国内外大型粮油企业均深度参与大商所市场进行风险管理。“大商所期货价格+升贴水”的基差贸易模式在大豆行业得以广泛应用。特别是嘉吉、路易达孚等在华展业的跨国粮油企业,也已通过设立境内主体的形式,利用我国大豆、豆粕和豆油品种进行套期保值,一些跨国企业甚至已有超10年的使用经验。

华泰期货国际业务部陈尚谊对此深有感触,大商所豆类期货长期作为全球最为活跃的农产品期货,既为国产大豆提供了定价参考,又为大豆压榨产业提供了风险管理工具。豆类期权在近年来也愈发成熟,其中豆粕期权已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农产品期权之一,交易、结算、风控、行权等业务也得到充分验证。期货和衍生品法的推出,为8个豆系期货和期权品种同步对外开放,发挥好期货、期权市场功能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法律保障。

中粮期货机构部负责人仲鹤依告诉记者,当前境内外油脂加工、贸易企业对于利用期货、期权工具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需求不减,而大商所豆系品种国际化恰好为境外客户提供了涵盖全产业链上下游的丰富避险工具体系。豆系各期货、期权品种流动性充足,转基因进口大豆压榨利润可通过豆二、豆油、豆粕期货和期权提前锁定,豆一期货和期权的国际化也为非转基因大豆进口多元化提供了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以豆一期货价格为定价基准的基差贸易模式未来有望推广到全球的非转基因大豆国际贸易中。

各方抢抓机遇,对外开放前景广阔

在相关采访对象看来,大商所作为中国第一个允许境外客户直接参与已上市期货品种的交易所,提供了全方面成熟的支持,也有着丰富的经验。而随着大豆系列期货和期权引入境外交易者,以及其他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举措渐次落地,期货公司和境外中介机构也在积极拓展海外产业企业等各类型客户,力争在新的市场机遇面前获得先机。截至12月26日,已有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73家境外经纪机构通过40家期货公司在大商所完成了委托业务备案。

陈尚谊表示,豆系期货期权成为境外特定品种,加之合格境外投资者交易商品期货期权等政策的落地,更好地满足了境外客户在中国期货市场的交易与套期保值需求。期货公司作为境外交易者进入我国期货市场的“引路人”,将同交易所一道,做好更多面向国际市场主体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举办多样化的线上和线下推广活动,普及中国金融市场的法规法律,针对跨境交易及套期保值的合规、业务、技术、运营等方面需求给予境外客户更多的专业支持。

范颂华也认为,无论是境内特定品种的不断增加还是QFI业务对商品期货的开放,都使境外客户对中国市场的关注和参与意愿大大提升。“此前我们部分客户虽然保持着对大商所大豆市场的研究与关注。本次正好借着8个品种同时国际化的步伐,满足了客户直接参与交易的需求。未来,我们将积极与大商所等保持沟通,拓展丰富境外客户群体,为客户搭建起参与中国市场的快车道,将多元化的中国合约推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