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金融诈骗

【中证保博士带你看案例】“假冒境外投资者”篇

近期,不法分子冒用“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名义销售金融产品、代理证券买卖、推荐股票基金期货产品等非法活动时有发生,他们以“合法身份”为掩护,宣传高额收益,骗取投资者信任,开展各类金融诈骗行为。为帮助投资者更好的认清不法分子的骗术,增强防范“假QFII”免疫力,我们根据12386服务平台投资者诉求信息,编写了以下案例,请随中证保博士一起看一看吧:

提示:以下案例中所涉“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均为不法分子假冒其名义开展诈骗活动。

案例1:“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搭建金融平台,投资者存入资金后无法提现

投资者接到自称“XX公司”工作人员的电话。该工作人员自称其公司是经证监会备案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目前正在开拓中国市场,已成功搭建覆盖全球的金融服务平台。为拓展客户,投资者只需凭中国护照号即可注册账户,新用户还能领取500元“福利金”,且参与全球股票、等证券交易“零手续费”。投资者按其指引注册账户,先存入1万元尝试交易,初期账户显示有小幅盈利。当她想提现时,发现系统提示“账户异常”,多次操作后账户直接被锁定。投资者联系客服,对方以“需补足5万元保证金解锁”为由推脱,后续多种联系方式均无人回应,投资者才意识到可能被骗,此时账户内1万元已无法取出。

案例2:假冒QFII名义卖高收益信托,投资者购后失联

投资者在互联网看到了某信托产品广告,该公司称自己的注册地在境外,但已在中国证监会备案,是“监管认可的正规境外投资机构”,出示的宣传资料标注产品“月收益10%、年收益100%,风险极低且收益稳定”。为进一步争取投资者的信任,该公司的工作人员甚至远程指导投资者登录证监会官网,在“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名录”中找到该公司名称。投资者深信不疑,便投入20万元购买了该信托产品,签订电子合同时,投资者未仔细查看条款。一段时间后,投资者发现该公司客服电话停机,机构官网也显示“页面无法访问”,此时才发现所谓“信托产品”是骗局,20万元血本无归。

案例3:参与境外平台“交易”账户被封,投资者难维权“

投资者通过某社交平台广告,进入“XX公司”设立的境外线上交易平台。该公司宣称自己是“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其平台拥有多项金融资质,可“24小时双向交易黄金,轻松赚大钱”。投资者按要求完成实名认证后,存入4万元本金,初期通过短线交易盈利2000余元。某天她登录账户时,突然收到系统通知“因涉嫌内幕交易,账户已冻结,资金不予退还”。投资者联系平台客服,客服表示是交易数据异常,拒绝出示具体证据,也不告知解冻流程。投资者经多方查询,才明白平台可能是“挂羊头卖狗肉”的黑平台,4万元本金无法追回。

案例4:误信QFII批文买理财产品,到期后机构失联

投资者接触到“XX基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对方自称是“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并出示证监会批文照片,内容显示“核准该公司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要求其依法开展业务”。工作人员称,凭此批文可发行“低风险理财产品”,推荐的40天期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9.9%,到期自动兑付”。投资者以为“有证监会批文就安全”,未核实批文真伪及业务范围,投入5万元购买。产品到期后,他未收到兑付资金,联系机构时发现办公地址为空,客服电话、官方邮箱均失效。后经查询,该公司的QFII资质仅允许其在境内进行证券投资,无权发行理财产品,所谓“批文”其实是不法分子冒用某机构的真实文件篡改而成。

案例5:境外机构以“证监会三方账户”为由拖延提现,最终失联跑路

投资者经朋友介绍,在“XX研究有限公司”投入15万元购买了“海外优质股票投资组合”,对方称公司是“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资金由“证监会三方账户监管,安全有保障”。3个月后,投资者想转出部分收益,却被客服告知“QFII资金需先归集至证监会指定三方账户,再转入投资者证券账户,流程需1-2个月”。投资者等待几个月,客服均以“系统升级”“监管审核未通过”为由推脱。 之后,投资者发现该机构客服全部失联,前往其宣称的“国内办事处”的具体地址,也并不存在,所谓“证监会三方账户”纯属虚构,15万元投资款无法追回。

案例6:“XX投资局”虚构境外平台买国内基金,投资者入金后发现是虚拟盘

投资者接到自称“XX投资局”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其是“经特殊审批的合格境外投资者”,可通过专属境外平台“代购国内优质基金”,“避开国内申购限额,还能享受年化15%的额外收益”,催促他“尽快入金,名额仅限50人”。投资者按要求在该平台注册,先存入2万元购买了某基金产品。一段时间后,投资者想赎回部分资金,却发现提现按钮无法点击,联系客服时,对方称“系统维护”后便失联。之后,投资者通过该基金的管理人公司官方渠道查询,发现自己并不是该基金的持有人。再登录平台时,所有“基金持仓”数据消失,才得知该平台是虚拟盘,2万元已被机构卷走。

中证保博士提示:

第一,合格境外投资者(包括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是经证监会批准,使用来自境外的资金,以自身名义在境内开展证券期货投资的境外投资者。此类机构仅以自身名义在华投资,不在境内开展任何证券期货经营性活动,且不具备在境内开展证券经纪、基金销售等证券基金期货业务经营资质。

第二,提示广大投资者,在任何投资活动中,都要高度警惕“高收益、零风险、零手续费”等虚假宣传手法,上述案例中提到的“月收益10%”“年收益100%”“零手续费”“福利金”等均为典型诱饵,正规机构绝不会以“零手续费”“福利金”为噱头吸引投资,更不会承诺“稳赚不赔”。

第三,警惕各类“境外投资”的噱头,个人投资者如通过境外机构搭建的私人平台、社交软件链接注册账户、存入资金,资金安全无法保证。此外,“凭护照注册境外账户”“跨境黄金杠杆交易”“境外平台代购国内基金”等行为,大多违反外汇管理和金融监管有关规定,一旦出现资金损失,维权难度极大。

在此提醒广大投资者,警惕并远离不法分子以“合格境外投资者”名义在境内开展的各类经营性活动,以免遭受财产损失。一旦发现,请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菲尔莱(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提醒:明辨理财骗局,守护财富安全

在当今社会,理财已成为大众生活中管理财富、追求资产增值的重要手段。合理规划理财,能为生活增添保障,为未来筑牢根基。然而,随着理财市场的蓬勃发展,风险也随之而来,理财诈骗成为威胁人们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菲尔莱(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在金融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致力于为大众普及科学理财知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守护投资者的财富安全。

理财诈骗防范要点_外汇交易技术与资金管理_科学理财知识普及

近期,理财诈骗案件频频发生,手段层出不穷,令人触目惊心。西安的李某在网上刷到 “高回报理财” 广告,对方以 “低风险、月息 10%” 为诱饵,诱导他添加微信好友。起初,李某小额尝试便获得 “收益”,这让他放松了警惕,短短三天内,先后三次将 31 万元转入对方指定账户。可当他准备提现时,却被要求 “再投 5 万激活账户”,这时他才意识到被骗。上海的网约车司机张师傅搭载乘客王女士时,听到警方打来的反诈预警电话,发现王女士疑似遭遇电信诈骗,正携带十多万元现金准备交给陌生人。民警赶到现场劝阻,王女士却情绪激动,坚持要转最后一笔款。原来,王女士在短视频平台被拉入 “全国医疗援助” 群聊,参与投资返利活动,已陆续投入近百万元。

面对如此复杂的理财诈骗形势,菲尔莱(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结了以下关键防骗要点:

深入了解理财产品:在选择理财产品时,投资者务必深入研究产品的详细信息。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明确收益计算方式,精准评估风险等级,清楚知晓投资期限、赎回条件以及相关费用等关键内容。对于那些承诺超高收益,却对风险轻描淡写甚至避而不谈的产品,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例如,曾经风靡一时的 P2P 平台,不少以远超市场正常水平的高息吸引投资者,最终因资金链断裂而跑路,众多投资者损失惨重。正规金融市场中,收益与风险成正比,不存在违背市场规律的 “稳赚不赔” 产品。

严格核实资质真伪:正规金融机构受严格监管,其发行和销售的理财产品都需经过备案登记。投资者可登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通过 “在线服务 — 许可证信息查询 — 金融许可证” 路径,核实金融机构资质;也可在中国理财网输入产品登记编码,验证理财产品真伪。若无法查询到相关信息,或产品实际情况与宣传严重不符,那么这款产品极有可能是虚假的,投资者应坚决远离。一些不法分子搭建的虚假投资平台,无法在官方渠道查询到任何合法资质,投资者一旦参与,资金安全将毫无保障。

谨慎对待陌生人荐股:不法分子常通过网络社交工具、短信、不明网页链接等渠道,广泛发布投资理财信息,吹嘘自己拥有股票、外汇、期货、虚拟货币等领域的内部消息,能让投资者轻松获取高额回报。像李某遇到的 “高回报理财” 诱导者、王女士遇到的群聊组织者,这类主动找上门的陌生人,其投资推荐往往暗藏陷阱。正规投资机构和专业投资顾问,绝不会以这种随意且不正规的方式向陌生人推荐投资产品,投资者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警惕异常交易要求:正规的投资交易通过合规平台进行资金划扣,资金流向专用对公账户。若对方要求线下交付现金给个人,或转账到与平台名称不符的对公账户,比如以 “缴纳保证金”“解冻账户”“资金监管特殊要求” 等为由,诱导向个人账户转账,那大概率是诈骗分子设下的陷阱。一旦转账,资金往往瞬间被转移,难以追回。

强化个人信息保护:在日常生活中,投资者要高度重视个人信息安全,不随意向不明来源的机构或个人提供个人身份信息、银行账号、验证码等敏感信息。因为一旦这些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取,他们就可能利用这些信息实施精准诈骗,让投资者防不胜防。

理财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需要投资者时刻保持警惕,谨慎前行。菲尔莱(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衷心希望大家能够牢记这些防骗要点,树立科学、理性的投资理财观念。若不幸遭遇诈骗,应立即妥善保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关键证据,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只有时刻保持警觉,谨慎甄别理财产品,才能在理财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守护好自己辛苦积攒的财富,让生活更加安稳、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