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人民币汇率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2024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呈现稳中趋升态势

中国银行外汇汇率表格_2024年消费者物价水平预测_中国宏观经济周期分析

每经记者 潘婷 每经编辑 张益铭

回望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经济发展任务,我国顶住了国内外多重因素交织叠加带来的下行压力,呈现经济持续复苏、消费需求增加、投资不断增长的态势。面对2024年,在继续实现经济稳定发展的目标下,也不乏对宏观经济周期、未来经济走势、物价水平、中美利差等问题的担忧。

中国经济目前在经济周期的什么阶段?如何判断2024年的消费者物价水平和生产者物价水平?

“整体上来看,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有结构性问题,也有周期性问题。但是从目前来讲,我们的周期性问题属于主导性问题,结构性问题相对来讲是第二个问题。当前,扩大需求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经济的下行周期阶段,尤其是在我们国家总供应超过总需求的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需要适当发力,使我们的经济增长总体上呈现围绕潜在增长率波动的态势。”中国银行(601988)首席研究员宗良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时如此说道。

当前扩大需求很重要

NBD:请问宏观政策如何影响经济周期?中国经济目前在经济周期的什么阶段?

宗良:我们平时说到经济周期通常有一个很重要的情况,它会呈现一种波动态势、周期性循环,类似于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的循环。但是现实中,经济周期的波动性没有那么清晰。

在现实中,经济周期有三个方面比较重要、比较特殊,下行、上行、拐点。有上有下有拐,这往往体现出周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我们日常中分析经济周期各个方面的非常关键的一环。

这么一来,可以看到在实践中,宏观政策往往根据经济周期所处的不同位置,比如(经济周期处于)中间的话往往采取逆周期,或者说一些跨周期的措施进行调整,当然主要还是逆周期。在经济上行期间,政策整体上会压缩一点总供给、总需求,类似开车一样,把(速度)稍微地收一收,踩刹车。

反过来,如果是经济下行的时候,往往得加足马力再加点油,让它走得快一点。拐点的话,在经济处于从下向上或者从上向下走时,往往呈现出拐点的形态。

当今世界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有这么一种态势,全球经济呈现一种分化。比如从全球的角度来讲,现在正处于一个相对下行的状态;美国的情况又略有区别,近几年偏于朝上走,现在到了拐点;中国经济在放缓过程中又慢慢有所抬头、有所上升,处于放缓过程中又呈现一个小拐点的位置,最新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也对这方面作了描述,也就是稳中有开始回暖的态势,呈现这种状况。

所以我们在分析经济周期的时候,往往注重“上、下和拐”三点,在这个过程中,从整体上把这几个角度分析清楚,宏观政策的效果就可以了。

整体上来看,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有结构性问题,也有周期性问题。但是从目前来讲,我们的周期性问题属于主导性问题,结构性问题的相对来讲是第二个问题。

当前,扩大需求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经济的下行周期阶段,尤其是在我们国家总供应超过总需求的情况下,由于政策的平稳平衡性,使我们的经济增长总体上呈现围绕潜在增长率波动的态势,也就是,呈现略微的波动但基本与潜在增长率是一致的。2021年到2025年期间,我们预测的潜在增长率为5%左右,那么我们整个经济增速在5%左右是正常的。

总体来讲通胀压力不大

NBD:请问您如何判断2024年的消费者物价水平和生产者物价水平?

宗良:目前来讲,从2023年物价走势我们能够看到一个特点,月度物价从原来的正通胀,慢慢到负。11月CPI同比负0.5%,环比也是负0.5%,PPI也呈现了一种负的状态,尤其是最近这一段时间,相对来讲,从CPI和PPI来看,呈现一种负的状态。全年来看,相对来讲还是正的,但是11月呈现负的状态。

这种状态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外部的环境,比如说国际油价的下跌,会在整个价格间出现一种反映。另一方面,从国内的情况来讲,蔬菜、猪肉等价格都有下跌,尤其猪肉的价格呈现出下跌态势也带动了整个价格的下跌趋势。

目前,总体上来讲,通胀的压力不大,比较小。

展望2024年,我们可以看到,2023年外贸形势总体稍微偏弱,但从最新情况看,11月我国的外贸达到一个无论是按美元还是人民币计价,都呈现一种正增长的态势。10月,用美元计价是下降的,但是用人民币计价是上升的。整体上看,说明外贸正呈现一种回暖态势。当然,也是因为全球与国内形势的好转,才引起这种变化。

当然,从国内的情况来讲,比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展示了这种稳定向好的态势。而且,2024年的政策还要求稳中求进,同时强调投资和消费之间的良性互动。我认为在此过程中,在政策力度上也会比较有较大的呈现。我们期待在2024年,通胀能基本平稳、略有上升,我们预计2024年CPI可能在1%左右的上涨,PPI在0.5%左右的水平。

要全面审视发展新动能

NBD:在地产低位运行的情形下,请问您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可能是什么?

宗良:中国经济增长动能方面,我们需要从更全面的角度审视未来发展新动能。2023年是新冠疫情恢复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很多东西正在尝试着做。2024年,我们将采取一些措施,可以说有一些新的动能需要注意。

第一,积极推进高水平开放,发挥好先进产业链的引领作用,扩大出口。在高水平开放的过程中,我们的出口可望在年底稳步上行,呈现上行态势。同时,我们要看到一个非常特殊的情况,一些高端的产业链,比如汽车产业链上,我们正在引领一个强大的产业链,因为汽车可能给电池等各类产业都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会。再比如高端智能手机,如果有一个较好的市场,也会带动大量相关的产业拓展。我们中国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上的位置也在发生一种变化,一定要把这种新动能发挥出来,引领我们的出口增长。

第二,发挥消费动能。消费仍然是我们国家很重要的一个方面,2023年1月到10月,中国消费增长大概是6.9%,10月份大概是7.6%,预测全年的也应该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今年消费发挥着一个很好的动能作用。在新的一年,我觉得消费可以发挥更大的这种动能,特别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同时还特别强调要打通外国人到中国经商、旅游的堵点。实际上,外国人到中国消费的动力,也出现一个明显的回升。我觉得这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动能。

第三,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比如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发展,可能带来很多供给品的增加,这是一种新的动能。

第四,平衡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要让市场发挥决定作用,政府发挥较好作用。比如民营企业能够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激发活力、激发动能,也可以为2024年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明年人民币走势如何“走”

NBD:请问您对中美利差有哪些解读?

宗良:中美利差确实呈现了一种比较特殊的状况。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现在处于比较高的状况,经过加息之后达到5.25%~5.5%的水平。这两年,中国利率水平呈现稳中下行的态势,从全球的角度来讲,能做到这种状况的国家很少。相对来看的话,日本保持了零利率,但是日元这两年贬值状况明显,贬值到150左右,是很严峻的一种状况。利率、汇率、资本流动之间是有密切关系的。可以这么说,在美国加息背景下,中国能做到降息,在全球来讲是一个大胆而又有底气的举措,体现出中国在政策把握上,有比较明显的定力。

当然,在某种程度上也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压力。从利差的角度上来看,比如十年期国债利率我们不到3%,美国十年期国债利率大概在4点几的水平,总共有将近一个多点的利差水平。同时,美国房贷利率现在也比较高,甚至比中国高了好几个点。

在这种状况下,我们的政策还需要统筹考量利差、汇率、资本流动几个方面,灵活地创造一个较好的市场环境。比较好的情形是,我们现在推进高水平开放,鼓励创造一个好的营商环境,外资方面,比如国际卡组织,像万事达卡已经获批进入中国。

在新的一年,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外资来到中国投资有好处,就是容易进来,容易赚钱,同时容易出去,这就是一个非常良好的营商环境。我们期待在这种状况下,平衡利差、汇率、资本流动之间的关系,打造适宜各类市场主体的营商环境。

NBD:对于2024年的人民币走势,您如何预测?

宗良:2023年来看,前期人民币汇率有一定的升值,中间有较大幅度的贬值,贬值最大达到7.3左右,现在人民币汇率又有了回升,在7.1到7.2之间的水平。

我们理解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贬值或升值,不要简单地说人民币动还是不动,用汇率来讲,往往是两种货币的表现。实际上,人民币汇率即使稳定,但是如果用美元来衡量,作为尺子的美元有时涨有时跌,尤其“尺子”还是按照欧元、日元、英镑、瑞士法郎、瑞典克朗、加拿大元6种货币来衡量它的美元指数。衡量完指数之后,对其他货币的升值或贬值都可能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引导作用。此时,它的升值和贬值会是表现在我们的货币上。

2023年,美元加息整体体现在持续的过程中。在美元加息的阶段,通常一般的货币,包括人民币相对来讲对美元都呈现一种贬值的态势。但是现在来看,有几个方面都在发生变化。第一,中国的外贸顺差开始慢慢增加,外贸的形势在回暖。第二,中美之间的利差也呈现出美元加息到一定阶段,出现拐点的态势,也就是意味着美国加息基本到顶了,最多看美国什么时间降息或者维持平衡,大体上来讲,中美利差呈现收低的态势。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预测,2024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会呈现一种稳中趋升的态势,总体也不会呈现大幅度的升值。因为美元也可能有很多变动,中间的不确定性包括美国降息或者何时降息的时间拐点,各方面的情况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觉得,呈现在“7”左右的波动态势,是大概率事件。

活力中国调研行|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为全球投资者提供“多币种、多机制、一站式”高效便捷投资渠道

在电视剧《繁花》中,汪小姐凭借敏锐的眼光,把握住汇率并轨带来的市场机遇,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一夜之间,汪小姐的单子由负转正,她的一系列操作,使她一举成为业内传奇。”

这一情节折射的,正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金融市场开放进程中的重要一幕。随着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中国外汇市场迎来新阶段。而作为这一进程的重要支点,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上海成立,承担起统一市场、集中交易的重任。如今,这家机构已经成为中国外汇市场的核心枢纽,也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9月9日,澎湃新闻记者随“活力中国调研行”上海主题采访活动实地走访了位于外滩15号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下称外汇交易中心)。1994年,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外汇交易中心在改革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外汇交易中心是中国人民银行的直属事业单位,也是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基础设施。此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其职责又拓展到了债券市场、货币市场。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展历程_人民币汇率并轨历史意义_中国银行新外汇买卖系统客户端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大楼。视觉中国 图

外汇交易中心党委委员、副总裁董忆伟直言,在成立初期,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规模比较小,产品和服务也比较单一,服务对象仅限于国内银行。经过30多年的积淀与发展,如今的中国银行间市场在全球排名靠前,并朝着“全球人民币及相关资产交易主平台和定价中心”的目标不断奋进。

据她介绍,目前,外汇交易中心的服务对象包括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0家机构,业务范围覆盖银行间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各种金融产品现货及衍生产品的发行、交易、交易后处理以及信息披露等各个方面。

虽然不少人对外汇交易中心的具体业务并不太了解,但大家普遍关注的市场利率、汇率等基准指标,其实也是由外汇交易中心负责发布,这一平台还承担着支持和传导货币政策等方面的重要职责。

近年来,上海正持续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迈向更高能级,推动金融高质量高水平对外开放也是其中重要一环。

在推进银行间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过程中,外汇交易中心建立了灵活多样的境外机构接入渠道,陆续推出“债券通”北向通、南向通。为满足境外机构流动性管理和风险对冲需求,还先后推出了“互换通”、离岸回购等业务,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诸多符合其海外市场投资习惯的机制和安排,交易时长和服务地区范围也不断扩展。

董忆伟指出,外汇交易中心通过持续优化市场微观机制,为全球投资者提供“多币种、多机制、一站式”的高效便捷投资渠道,用金融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银行间市场高水平双向开放。

如今,参与中国银行间市场的境外法人机构超过1100家,境外投资者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约4万亿元,2024年现券交易量19.1万亿元。与此同时,中国债券市场也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市场存量债券约190万亿元,银行间债券市场占比88%。

“目前银行间市场产品体系完备、交易工具种类齐全、市场流动性好,人民币金融资产的吸引力持续提升。”董忆伟表示,在市场需求和开放要求的推动下,银行间市场对标国际标准持续完善各项交易结算机制,拓展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新业务新产品,服务能力和市场发展的质量不断提升。

两交叉汇率期货仿真 中国将推外汇期货产品

新华网上海10月29日电(记者陈云富、潘清)继股指期货、国债期货两类产品后,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外汇期货产品渐提上议程。29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启动欧元对美元和澳元兑美元的外汇期货全市场仿真交易,标志着外汇期货正式上市交易再近一步。

数据显示,交易首日两品种仿真交易累计成交超过20万手,持仓11.5万手,成交额131.5亿元,堪称交易活跃。

在国际市场上,外汇期货是最早诞生的金融期货品种之一,浮动汇率取代以固定汇率为主要内容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后,由于汇率的不稳定使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的风险大大增加,避险产品外汇期货的发展迅速。到2013年,美国期货业协会对全球84家交易所的统计数据显示,外汇期货期权衍生品已成为仅次于利率衍生品的全球第四大类场内交易品种。

按照仿真交易规则,中金所此次仿真交易推出的是两个交叉汇率交易品种,其中欧元兑美元期货仿真合约标的为欧元兑美元即期汇率,合约面值10000欧元,最小变动价位0.01美元/100欧元,最低交易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3%。

而澳元兑美元期货仿真合约的标的则为澳元兑美元的即期汇率,合约面值10000澳元,最小变动价位0.01美元/100澳元,最低交易保证金为合约价值的3%。欧元兑美元、澳元兑美元期货仿真合约的交易结算和交割手续费标准均为每手1元。

业界分析人士表示,按照新产品上市的程序,仿真交易是新产品上市前检验规则、制度设计的最后一步关键步骤,两大交叉汇率开始全市场仿真交易,意味着外汇期货的正式挂牌交易渐行渐近。

“一旦外汇期货上线,将会使金融衍生品交易更为丰富,有助于企业及外汇市场参与者选择更为多元化的避险工具。”青岛农商行交易员秦新锋表示。

近年随着人民币的双向波动,以及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扩大,中国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急剧上升,有研究机构的一份调研显示,中国三分之一的企业都面临交叉汇率风险,同时由于主要货币的波动幅度远大于人民币兑美元的波动,交叉汇率波动对企业影响也远远大于人民币兑美元波动的影响。

上海一家贸易企业介绍,企业面临的交叉汇率风险,主要是由于进出口的结算货币不同,使企业的收入货币和支出货币不对称,但在兑换中,基于成本等因素的考虑,多数企业常会选择一次兑换,这就使企业面临较大的汇率尤其是由境外市场决定的交叉汇率波动风险。

据悉,当前中国企业主要通过银行远期结售汇、外汇期权和远期合约等银行间场外市场产品来对冲相关风险。“场外产品虽然较灵活,但外汇期货的场内交易是采用标准化合约的撮合交易,其流动性和透明度往往被认为会更好。”兴业银行资深分析师蒋舒说。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黄泽民也表示,实际上基于成本等方面的考虑,不少亟须通过外汇衍生品来提高外汇风险管理的中小企业并没有运用相关产品进行避险,如果上市外汇期货,将能为企业提供更为灵活多样的避险工具选择。

事实上不少企业期待在推出交叉汇率期货外,也能尽早上市人民币汇率期货相关的产品。“因为企业不仅面临交叉汇率风险,也面临人民币双向波动的风险。”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的年波动幅度约在2%左右,未来随着双向波动的加大,企业面临的风险敞口只会进一步扩大。

在业界专家看来,中国市场推出人民币汇率期货的条件已经成熟。“推出汇率期货主要考虑三个条件,一是汇率是不是有弹性?二是流动是不是自由?三是货币是不是国际货币?”黄泽民说,其中国际货币的条件不是必要的,其主要影响的是外汇期货推出后的活跃程度。如果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人民币汇率期货推出后的交易规模会更大,市场的流动性也会更好。

专家认为,目前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加上跨境贸易结算及海外直接投资的规模越来越大。“弹性和自由的条件都已经具备。”黄泽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