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人民币汇率

今日人民币中间价,六大银行外汇牌价(1-4)

周四(1月4日)人民币中间价、六大银行外汇牌价,如下所示。

1月4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5043元,较上日下调123个点,结束了2017年12月28日以来连续四日的上涨。

1月4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

美元兑人民币报6.5043,上调123点;欧元兑人民币报7.8096,下调230点;

100日元兑人民币报5.7748,下调101点;港元兑人民币报0.832,上调14.2点;

英镑兑人民币报8.7875,下调394点;澳元兑人民币报5.0901,上调54点;

新西兰元兑人民币报4.6084,下调1点;新加坡元兑人民币报4.8889,上调40点;

瑞士法郎兑人民币报6.6557,下调265点;加元兑人民币报5.1865,下调44点。

1月4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_1月4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_外汇兑换人民币

据官网消息,自2006年1月4日起,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对外公布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汇率中间价,作为当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含OTC方式和撮合方式)以及银行柜台交易汇率的中间价。

自2006年8月1日起公布人民币对英镑汇率中间价。

自2010年8月19日起公布人民币对林吉特汇率中间价。

自2010年11月22日起公布人民币对俄罗斯卢布汇率中间价。

自2011年11月28日起公布人民币对澳大利亚元、加拿大元汇率中间价。

自2014年3月19日起公布人民币对新西兰元汇率中间价。

自2014年10月28日起公布人民币对新加坡元汇率中间价。

自2015年11月10日起公布人民币对瑞士法郎汇率中间价。

自2016年6月20日起公布人民币对南非兰特汇率中间价。

自2016年6月27日起公布人民币对韩元汇率中间价。

自2016年9月26日起公布人民币对阿联酋迪拉姆、沙特里亚尔汇率中间价。

自2016年12月12日起公布人民币对匈牙利福林、波兰兹罗提、丹麦克朗、瑞典克朗、挪威克朗、土耳其里拉、墨西哥比索汇率中间价。

以下为2018年1月4日上午六大银行外汇牌价一览(对应图片中有具体更新时间):

外汇兑换人民币_1月4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_1月4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

前三季度我国境内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量同比增长10.1% 我国外汇市场呈现较强韧性

国家外汇管理局今天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境内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量总计30.2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0.1%。

在国新办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红燕介绍,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外汇收支状况主要呈现5个特点,即跨境资金恢复净流入,结售汇趋向基本平衡,近期结汇率有序回升、售汇率稳中有降,外汇市场交易比较活跃,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

从外汇储备规模看,今年以来,非美元货币对美元汇率有贬有升,全球资产价格总体上涨,在汇率折算以及资产估值变动等非交易因素影响下,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稳中有升。9月末,外汇储备余额为3.31万亿美元,较2023年年末增加了784亿美元。

今年9月,美联储宣布降息50个基点,实行两年多的紧缩政策开始转向,中美利差有所调整。对此,李红燕表示,从过去情况看,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调整对全球金融市场会产生外溢影响。我国外汇市场运行虽受到波及,但总体保持稳定,这主要得益于国内基本面的支撑作用。

“近期,我国强化了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加力推出了一揽子增量政策,将继续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增强我国经济活力,推动跨境贸易投资稳步发展,为外汇市场稳定提供坚实基础。”李红燕表示,我国外汇市场韧性稳步提升,有助于适应和缓释外部环境变化影响。

对于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李红燕表示,理论和实践都表明,一国的出口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外部需求、国内制造业水平、要素成本等,汇率只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从我国的情况来看,今年以来的外贸形势持续向好,供给端主要得益于国内企业竞争力增强,需求端与全球贸易保持了相对稳定有关。从更长时间维度来看,我国出口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也基本如此。”李红燕结合汇率变化数据表示,今年以来,境内人民币对美元的即期汇率(CNY)总体小幅贬值0.3%左右,人民币汇率在双向波动中保持基本稳定。“即使8月、9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回升,也是美元走弱后各种非美元货币的普遍反应,并且人民币的升幅在全球范围内也属于平均水平,对于进出口的影响比较温和。”

本报北京10月22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 来源:中国青年报

潘功胜:中国没有跟随美联储“大放大收” 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运行

6月8日周四上午,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在上海中心拉开帷幕。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参加开幕式并发表讲话。

潘功胜介绍称,2023年以来,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跨境资金流动由年初较高顺差趋向基本平衡,外汇储备稳中有升,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他指出,近年来中国的金融周期相对稳健,中国的市场利率水平保持稳定,波动明显小于发达经济体,社会融资规模平稳较快增长,背后是中国长期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立足本国国情,坚持跨周期和内外平衡导向,没有跟随美联储“大放大收”。中国政策利率波动较小,实现了物价和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他强调,向前看,中国外汇市场平稳运行仍然具备良好基础。一是中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稳中上行的态势,美国经济则有可能面临温和衰退,经济基本面对人民币汇率具有支撑作用。二是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美元走强较难持续,外溢影响有望减弱。总体看,我国外汇市场将有条件保持较为平稳的运行状态。他说:“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运行。”

潘功胜说:“信贷脉冲是刻画金融周期变化的重要指标,反映了金融周期的边际变化方向。2023年以来,中国的信贷脉冲转正上行,显示信贷对经济的支持作用正在增强。”

潘功胜还表示,全球金融周期下行期,人民币资产中长期配置价值更加凸显。一方面,人民币资产的真实收益具有竞争力。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面临高通胀困扰背景下,中国真实利率维持高位,凸显人民币保值能力;另一方面,中国债券与全球股票回报率的相关系数保持在负值区间,凸显人民币债券的风险分散价值。

以下是潘功胜演讲全文:

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报告的主题是“全球金融周期:趋势和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尤其是美欧发达经济体的资产价格、信贷增长、银行杠杆率以及跨境资本流动等各项金融指标均呈现出明显的共振。在中长期的时间轴上,金融活动呈现出周期波动的特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金融周期经历了三轮较大的下行期,分别是2000-2002年互联网泡沫破灭、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2022年全球股债汇市场“三杀”。综合股票、债券、汇率等多种金融指标,构造出反映金融整体状况的金融条件指数,在这三轮下行期都出现了快速大幅收紧。由于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美联储货币政策成为全球金融周期的重要驱动因素。

2022年,全球股债汇“三杀”,全球股票去年全年下跌约20%,债券也有两位数的跌幅,跨境资本流动大幅减少,银行信贷标准普遍收紧,呈现出全球金融周期下行期的典型特征。2022年,美国金融条件指数由历史极端低位上升,收紧程度和速度仅次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背后原因是美联储“大放大收”的货币政策。

一些新兴经济体基本面比较脆弱,对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每当美国等发达经济体条件收紧时,新兴经济体往往就会面临较大的资本流出、本币贬值、外债偿还压力,甚至爆发金融危机。2022年以来,随着美国金融条件快速收紧,全球金融周期进入下行期,新兴经济体再度面临本币贬值等压力。

相比较于历史上几次,这一轮新应经济体货币贬值速度相对较小,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新兴经济体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应对资本流出的缓冲垫更厚。二是许多新兴经济体央行抢在美联储之前启动加息周期,争取了主动。三是商品出口型新兴经济体受到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提振。

虽然本轮金融周期下行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弱于历史上的几次,但一些经济实力偏弱、外部融资依赖度高的新兴经济体,仍然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近年来,中国金融周期则相对稳健。2020年以来,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在2.4%-3.4%之间窄幅波动,最高与最低点的极差不到100个基点,显著低于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同期波幅近400个基点。

中国社会融资规模则保持10%左右的增速。中国金融周期相对稳健背后的原因,是中国长期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我国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坚持跨周期和内外平衡导向,不跟随美联储“大放大收”,不搞竞争性的零利率或量化宽松政策。

中国稳健的金融周期为经济和金融市场运行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充足稳定的融资。信贷脉冲是刻画金融周期变化的重要指标,反映了金融周期的边际变化方向。2023年以来,中国的信贷脉冲转正上行,显示信贷对经济的支持作用正在增强。

2023年初以来,国际金融组织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总体是上修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今年4月份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由4.4%上调至5.2%。两天前,世界银行发布最新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由4.3%上调至5.6%。

人民币资产具有竞争力的真实利率,为我国贸易投资伙伴持有的人民币资产提供了良好的保值能力。以2年期国债收益率减去核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衡量,中国的真实利率处于1.7%左右,与大幅加息后的美国国债真实利率相当,显著高于德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同等产品利率水平。

在全球高通胀背景下,人民币债券具有良好的投资组合分散化价值。2022年以来,发达国家政府债与股票都出现了明显下跌,传统上债券对冲股票的分散化价值显著降低;中国债券与全球股票收益的相关系数则保持在负值区间,具有较好的投资组合分散化价值。

2023年以来,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跨境资金流动由年初较高顺差趋向基本平衡,外汇储备稳中有升,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4月中旬以来,受内外部多种因素影响,尤其是美元指数在美国债务上限问题、中小银行风险问题、美联储加息预期有所升温的推动下,美元指数在4月中旬以后开始走强。同时,叠加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稳固,人民币汇率出现了一些波动,但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人民币汇率预期和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保持相对稳定。

向前看,中国外汇市场平稳运行仍然具备良好基础。一是中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稳中上行的态势,一些市场机构则预测,美国经济有可能面临温和衰退,经济基本面对人民币汇率具有支撑作用。二是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美元走强较难持续,外溢影响有望减弱。总体看,我国外汇市场将有条件保持较为平稳的运行状态。

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近年来我国外汇市场运行逐渐呈现出新的特征:市场运行呈现较强的韧性,市场主体更加成熟,交易行为更加理性,汇率避险工具更多运用,以及人民币跨境使用水平的大幅提升,也大幅压缩了汇率风险敞口。而且外汇市场监管者在面对市场的变化时,也更加从容、更加淡定、更加成熟、经验也更加丰富。多年来,我们在应对外部冲击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外汇市场宏观审慎政策工具也更加丰富。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维护好我国外汇市场的稳定运行。

最后,预祝本届陆家嘴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