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投资收益

海通证券去年净利增至86亿:投资收入占四成,证金大举增持

又一家龙头券商业绩出炉。

3月27日晚,海通证券(600837)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发布了公司的2017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公司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282.22亿元,同比微增0.75%;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86.18亿元,同比增长7.15%。

年报还披露了股息派送方案,海通董事会同意以2017年12月31日止向全体A股和H股股东每10股派送现金股利人民币2.30元(含税)。

值得注意的是,证金公司在期内对海通证券进行了增持。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为海通证券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数量总计5.64亿股,持股比例为4.90%。其中,有2.06亿股是证金公司在报告期内增持的,相当于大幅增持了近六成。

投资收益飙升74%

海通证券总部位于上海,是券商行业的老牌龙头公司。在已经发布业绩快报的A股上市券商之中,282.22亿元的营业收入规模,可以排得上第二位,仅次于中信证券。

据海通证券的年报介绍,公司主要业务可以分为证券及期货经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自营业务、直投业务、资产管理业务、 融资租赁业务和海外业务。

在各项业务中,最大的收益亮点来自投资。

2017年度,公司投资收益大幅增长73.79%,实现113.66亿元。投资占所有业务收入的占比达到40%,取代手续费及佣金,成为最大的营业收入来源。而这一比例规模数据,在2016年度时,才只有23%,增速可谓迅猛。

年报称,从行业竞争和发展态势来看,行业内各家券商均加紧推进资本补充,行业资产分布保持稳定,但营收利润逐渐向大型券商集中;传统业务(经纪、自营和承销保荐)收入占比下降,战略性业务(财富管理、资产管理、主经纪商和国际业务等)布局加快。随着宏观降杠杆的不断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要求的不断强化,资本市场仍将面对较大的发展机遇,行业发展前景向好。

手续费下滑,告别营收龙头

分拆各项营业收入占比可以发现,在2016年度以40%的占比比例,为海通证券贡献了最多营收的一块业务——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在2017年度占比下降到了34%。

这也意味着,手续费及佣金不再是该公司的最大营收来源。

从绝对数值来看,海通证券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在2017年度下滑不少。合并报表显示,2017年度,公司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95.56亿元,同比缩水12.85%。

具体来看,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39.41亿元,相比2016年度的53.14亿元,减少了13.73亿元,下降25.84%。公司解释,下滑原因主要是二级市场交易较不活跃,成交量同比减少。

好在受基金管理、资产管理业务收入增加的提振,资产管理业务手续费净收入有所上升,规模达到20.98亿元,同比增加27.85%,弥补了经纪业务的下滑。

从各分部业务的毛利情况看,经纪业务在2017年度的毛利率为56.34%,毛利率较上一年度减少了4.12个百分点。尽管这一项的营业成本在2017年已经同比减少了13.15%,但收入同比减少得更多,达到21.34%,因此整体来看收益仍然处于下滑通道。

港股通交易规模行业第一

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公司在中国境内拥有331家证券及期货营业部(其中证券营业部290家,期货营业部41家),遍布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等14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行、子公司或代表处。

在全国各地区中,海通特别列出了上海、浙江、黑龙江、江苏及山东这五大区域的营业收入数据,其中,上海贡献了营业收入的最大占比,仅上海一城的营业收入就占公司境内营业收入总额的2.5%。上述五大区域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在38.62%至53.62%之间,但毛利率较2016年度相比,降幅不小,下降最快的地区是江苏,毛利率减少了11.36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亮点是,海外业务撑起了近两成江山。

年报显示,来自海外的主营收入达到48.73亿元,占合计总额的17.3%。海外业务的毛利率也明显比境内地区要低,仅有24.82%,几乎只有境内各地区的一半水平,不过,年报显示,海外业务的毛利率正在上升,较2016年度增加了7.16个百分点。

年报称,海通的港股通业务保持行业领先,截至2017年末,公司开通港股通客户总数达到11.6万户,2017年交易金额市场占比9.36%,排名行业第一。

“国家队”年内大幅增持

年报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为海通证券的第二大股东,持股数量总计5.64亿股,持股比例为4.90%。公司所发行的H股非登记股东总计持有股数34.09亿股,由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代为持有,列为第一大股东。而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海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申能(集团)有限公司则分别位列第三、第四及第五大股东之位。

股东名单

其中,证金公司的持股在2017年度经历了多次改变。

查询2016年度业绩报告可以发现,截至2016年底,证金公司的持股数量为3.58亿股,持股比例3.11%,当时还只是海通证券的第四大股东。

2017年第一季度,证金公司小幅减持至持有3.39亿股,持股比例下降到2.95%,仍然是公司的第四大股东。

2017年第二季度,证金公司大举入手海通证券的股份,持股总数达到5.74亿股,持股比例4.99%,一跃升至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然而到了2017年的第三季度,证金公司又进行了部分减仓,截至当季度末,持股数量为5.58亿股,持股比例4.85%。

在2017年的最后一个季度中,证金公司又进行了小幅增持,最后持股5.64亿股。

以一整年来看,证金公司总计增持2.06亿股,增持比例高达57.54%。

大赚近1000亿!

点蓝字关注,不迷路~

5月8日,香港金管局在立法会财经事务委员会会议上披露,若不包括长期组合的估值变动,外汇基金今年首季录得投资收入979亿港元,为外汇基金连续两季重新录得投资正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度香港外汇基金投资亏损达到2024亿港元,投资回报率为-4.4%,是除2008年以外投资回报率最差的一年。

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表示,因去年市况相对困难,加上内地与香港通关提振股市,让外汇基金首季表现向好,但他表示,未来高利率持续时间、欧美银行问题、经济衰退将成后市不明朗因素。

香港金管局外汇基金分析_香港外汇基金投资收益_澳大利亚外汇基金

香港外汇基金首季大赚979亿港元

具体来看,香港外汇基金从港股投资获得收益33亿港元,其他股票投资收入255亿港元,债券投资收入439亿港元,外汇投资收入252亿港元,在所有投资组合中,港股投资收益表现最差。

香港外汇基金投资收益_澳大利亚外汇基金_香港金管局外汇基金分析

对于首季债券收入占进账投资收入逾四成,余伟文表示,因外围利率已升,债券的利息收入必按年增加,短息目前已达4至5厘,长息则3厘多,但难估债价未来走势,若美联储日后仍加息或保持息口在较高水平,说不定长债息率再升,而令价跌;若市场觉得很快有机降息,或者美联储给出讯号有可能某程度某阶段降息,债息跌而价会上升,债价仍有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但利率收益必会增加。目前外汇基金持有的债券年期不长。过去两年,美国息率即使升得快,对外汇基金影响相对市场而言较小。

余伟文表示,外汇基金首季表现向好,因去年情况相对困难,今年首季美债孳息回落,令该基金在债券方面有收益,股市气氛较好,因内地与香港通关而令亚洲股市好。但未来几季投资前景仍不清楚,金融市场环境仍有数项变化,包括美国通胀和利率情况未完全明朗化,劳工市场、服务业通胀颇顽强,未见急速回落,“美联储会否需要维持高息一段时间以观察利率会否慢慢压低通胀,才思考下一步利率?”,而这会和市场预期有差距,当市场发觉高利率仍会持续一轮,这会否令市场价格有反应而波动,是其不明朗因素之一。

针对欧美仍有地区银行陆续爆雷等问题,余伟文称,会否有第二或三轮甚或在今季或下季出现,会是另一不明朗因素。此外,今年环球经济因利率已提高而较弱,会否令欧美步入某程度衰退,而该衰退为时多久。这都是未来两三季影响金融市场情绪、令不同市场或出现波动。故外汇基金今年能否做到收入完全覆盖去年亏损,他称希望亦会尽力,但现仍言之尚早,要看市场变化。

香港外汇基金:金融稳定的牢固防线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香港外汇基金的法定用途十分简单,基本上就是维持香港的货币和金融稳定。在过去几十年间,每次香港出现银行或金融危机,外汇基金都担当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余伟文称,2023年金融市场仍然受到众多不确定因素困扰,相信资产价格会持续波动,环球央行的货币政策仍将继续主导投资前景,市场十分关注主要央行政策利率的峰值,而通胀走势则是个中关键。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最近的议息记录提出,政策重点仍然是遏制通胀,预期今年还有加息空间。在通胀和利率走势尚未稳定下,如果实际情况与市场预期出现较大偏差,资产价格难免再出现猛烈波动或调整。

此外,持续的紧缩货币政策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阻力,多家机构纷纷调低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部分主要经济体更可能陷入经济衰退。再者,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仍具潜在的破坏力,俄乌的紧张局势导致的能源危机,以及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关系,都可能进一步影响环球经济增长并使避险情绪升温。

当然,较为乐观的是,受惠于内地防疫措施放宽及刺激经济措施的推出,中国经济今年有望强劲复苏。与此同时,随着市场预期通胀进一步放缓,以致加息步伐放慢,债券将变得更具吸引力,现时主要国债收益率处于多年高位,持有债券让投资者能获取较高的利息收入。

余伟文指出,香港金管局会以“保本先行,长期增值”为投资原则,继续小心谨慎地管理外汇基金,保持灵活性,作出适当的防御性部署,维持高流动性。也会持续多元化投资,稳定外汇基金的长期投资回报,确保外汇基金能继续有效地维持香港的货币及金融稳定。